众说纷纭李乙隆(2018年8月辑)
(下面评论,以发表时间为序)
“一直在外穿州过省的李乙隆,目前以网络为主创阵地,成就热帖。左手诗歌右手杂论。他捣鼓的世界上最长的信血性柔情。年届不惑而诗情十足,每天一首的《短信时代的365封情书》,点击数已过十万。这是潮南诗歌2005年的一大亮点。我祝福这位与现实拔河的诗人体重与手艺均与时俱进。”(马同成)
“《姐,回家吧》是一篇举重若轻、文字简约,含量却丰富得如同小说的文章。作者(李乙隆)很好地控制抒情的欲望,用精致的叙述达到更深厚的表情效果。重要的事件都提炼成含金量很高的细节。一个个细节像电影的特写镜头,把姐善良、美丽和不幸的一生推到读者面前,震撼人心。”(严凌君)
“每读你(李乙隆)的散文,都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读者总能跟着你的笔触,进入文中场景、心境。虽然生活时有苦涩,但你总是以真情实意对待它。读者能从中感到艰辛生活的酸楚,但这是一种美。”(霍清廉)
“您(李乙隆)的小诗,在我眼里,是久违了的野菊花,自然、简单而不经意,却打动人的心灵,仿如雨后天空,仿如茉莉花香。 您的杂文,更称得上文如其人,有一种不露骨的成熟。野菊花的季节离您是远了,它是属于春天的,于您是一种别来无恙的心情,是深情已是曾经的洒脱。”(妙龄)
“透过您(李乙隆)的文章,我觉得您活得似乎不太快乐,对吗?也许,您是想通过文章写出您对生命的热爱,以及超然的人生态度,但是,生活的担子对您来说也许太重了,笔端凝注了您太多的情感,才使您有种沧桑尽历的感受。李老师,我是从心里祝福您!”(红颖)
“梅雨时节是美丽的,也是忧郁的。美丽也好,忧郁也罢,对已过而立之年、历经风雨沧桑的李乙隆而言,雨季终究只能作为一种背景,在他的记忆也在他的作品中隐现。不管雨季的故事在他的人生中占有多重份量,李乙隆最终只能实现对雨季的穿越,走向崭新的生命历程。”(郭大平)
“我所以敬佩李乙隆,则不仅因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所取得的成绩,更因为他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坦荡。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揭露并鞭笞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这是作家的责任感和良知使然。”(郭大平)
“我想,李乙隆此刻一定又想起了那段刚走出故乡时的岁月,想起这些年来在都市寻梦所受的种种委屈和失落。正如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到的一样:生活的重压一次次击碎他缤纷的梦幻,无情的现实吞食着他如诗的情怀。然而,他还得踏着梦的碎片,踏着诗的废墟,去面对形形色色的面具。”(董建伟)
“最近看得最有兴趣的内容和这两个人相关:杨小凯和李乙隆。前者是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然则现已谢世;后者则是博客中国我所最欣赏的原创作者之一,仍在笔耕不辍,悲天悯人,笔锋锐利而不伤人,辞句生动而不卖弄,当然有一点和俺一样,平头老百姓一个。”(摘自某博客)
“说实话,我读李乙隆的大作,今天是第一次用心来读。我发现李先生的文笔朴实,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字里行间里隐隐透露出一股锐气。 然而最令人遗憾的是好象每篇文章都很长,这在网络上是致命的缺点,但是没有如此的铺垫和延伸,文章又显不出本身的魅力来。” (摘自华声论坛)
“乙隆之文,不做无病之呻吟,以事实为根据,以道义为准绳,笔挟情感,或庄或谐,时曲喻之,时直击之,尖锐犀利,讽刺辛辣,发人深省。或针砭时弊,鞭挞丑恶,或呼吁法治、公平与正义,或呼唤人道与良知……其关注民瘼、竭力为底层弱势群体鼓与呼的精神,令人敬佩。 ”(冷月潇潇)
“一路上,轻风习习,我略浏览一下那绿油油的田野,便把视线收回在《山村岁月》中,这是李乙隆先生的著作,我非常爱读。 正当我陶醉在书中那幸福欢乐的童年时刻,耳边突然传来了男士的吆喝声,一下子把我吓傻了眼……”(摘自某博客)
“偶然发李乙隆在天涯原创的三百六十五封情书,大多是精品,后来又到了他的网站,发现他这个人不简单,滔滔文字信手拈来,却又让人或拍案叫绝,或感触颇多,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摘自某博客)
“李乙隆老师在潮版遇到瓶颈,正如他后来所说,他很多文都是在批判社会的,但在潮版这群家乡人中,他不忍把太多的不快带给大家,所以他在潮版开始写诗。后来他的诗在潮版结专贴为《李乙隆诗词选》。”(淡水鱿鱼)
“边读(李乙隆的书)边给李乙隆画像,想当然的。首先就勾勒出一个给文学深锁重楼、薰陶得满肺清香的男子,书生意气,公子多情,情怀如梦。因为他的字儿散发着一股甜甜的花香气息……温婉,细腻。这与我从天涯上读到的那个谈鲁迅、写《鬼侠》的李乙隆判若两人。”(无眉)
“很久没买书了吧。买书大概是几个月以前的事,我记得很清楚。以前特爱杨红樱,现在也一样。不知道有落落的书没有。准备看看《成长的书香》,李乙隆写的。飞说她更喜欢安妮和小四,我说还好,他们俩的文章我都看不懂。我们都是爱童话的孩子。”(摘自某博客)
“我从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在抄报上李乙隆的散文, 一篇《沉默的你》让我也喜欢上爬格子, 居然在高中时还收到过报社寄来的稿费,让我立志当作家或记者。 呵呵……结果没当成。虽然现在也在报社上班,不过是计财处的。”(火柴儿)
“李乙隆的文章,我基本上都看了,忧国忧民之色,跃然纸上,我是很佩服的。只恨我自己写不出!建议你先看看李乙隆的文章,就知道他为何受大家拥戴!社会需要仗义执言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需要理解,更需要支持。我相信,投他一票的人,是和我一样的想法。为民请命是一个艰巨而危险的过程。我只是一个徘徊在死亡边缘的病人,只是说了一些不得不说的话,对于好人,我只有道义上的支持。”(sbg1970)
“乙隆老师:我一直以为,你是一位有才华的人……于报刊上屡读大作,你的文笔愈加娴熟了。请接受我的祝贺!”(致和)
“你(李乙隆)的书我看了,喜欢那优美抒情的文句。有时借用一下,不会介意吧。”(婉华)
“初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李(乙隆)老师对我们写作的鼓励,那时候李老师已经发表了很多诗歌、文章,是很有名气的年轻作家,我们都是很羡慕的,对他发表的作品我们也是经常会在他的宿舍里面拜读。很多同学都尝试着写诗歌什么的,李老师一概都是抱着肯定和赞许的态度的,虽然后来我翻看了那些东西,幼稚得甚是可爱,但以李老师的才华,还那样鼓励,那是需要多大的耐性啊。”(卓全)
“赠李乙隆:满腹才华须防人妒,一身正气应避鬼嫌 。”(阿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