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平台帮助
dvbbs

>>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李乙隆交流平台南山月沙龙『好人榜』 → 淡水鱿鱼:李乙隆印象

您是本帖的第 8177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淡水鱿鱼:李乙隆印象
小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7
积分:15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09-09
楼主
 用支付宝给小邹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邹

发贴心情
淡水鱿鱼:李乙隆印象

李乙隆印象
 

    作者:淡水鱿鱼  提交日期:2005-7-20 13:30:00 

  我搜索过李老师的资料,他在榕树下个人的简介这么写着:1966年出生,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当过机关合同干部、报刊记者、编辑、中小学教师、企业广告策划经理。出版过散文集《梅雨时节的美丽》、诗集《邂逅是一种心情》。创办并主办过企业报《澳士兰报》、《威士雅报》。现任上海新高潮集团《新高潮周报》总编,负责企业文化宣传工作。
  
  来潮版之前,我已经听说过李老师的大名,2003年注册的他,早期活跃在杂谈、关天以及舞文等版中,如果要对这一段时间进行总结,完全可以用他在自己的一个贴中说明:我是去年5月31日注册天涯社区的,刚在那儿发帖时,我很少顶自己的帖,但每个帖子,一般都会有几个跟帖,会有200以上的访问量。一段时间后,似乎有一些网友见了我的帖就会跟,就会给予好评,访问量一般会在1000以上,跟帖量一般会在40以上,访问量5000以上、跟帖量100以上的帖子,也有了一些,换句话说,就是累积了一点人气。跟帖中有我自己的,我会在某个时候,把沉下去的帖子顶起来。但在跟帖总数中,我自己所占比例并不高,大约是十分之一。就篇幅而言,一般500字至1000字的帖子,跟帖会较多,因为人家一般会把它看完,看完后有话要说,就跟帖了。而我篇幅较长的几个帖子,却有访问量较高、跟帖较多的。(见:人在天涯)
  
  李老师精心把这些数据提供上来,可见他这段时间在天涯是非常投入的。他的作品以杂文为主,也有小说和诗歌,杂文多数是社会时事的批判和评论,关从这些文字来看李老师,或许会觉得他过于刻薄,过于挑刺,过于理性。但其实不然,只有真的热爱生活、关心弱势的人,才能赋予那么大的热情来审视身边这个社会,李老师用自己的文字,步着前人的步伐,把它当匕首,当投枪,来解剖这个社会,拯救这个社会。
  
  我看过李老师的最感动的一篇文章,是他的旧文《三十岁祭》,这是一篇自传式的文章,交代了他过去三十年的岁月,一串崎崎岖岖的日子。在家乡的日子,他面对着家乡迷信、陋习、关系,举步艰难,偿尽人间冷暖,但依然保持奋斗的心。他说:不管我现在身居何位,不管我今后如何风光,我将永远记住我在社会底层艰苦谋生的日子,记住提着礼品站在那些人门口时的那份忐忑心情,记住那些人的家属子女睥睨我的目光,记住离开时在我身后那一声关门的脆响……失意时,以此勉励自己;得意时,以此使自己冷静,并永远对弱势群体充满关注和同情。
  
  在潮版,李老师先我一步,我在的时候,他已经是驻版专栏的作者,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一开始,他还是着重写社会,关心弱势,几篇杂文曾经引起大家的共鸣:《八岁的女孩为何自杀?》、《忍气吞声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等等作品,这些作品一贯的针对社会,解剖社会。犹如匕首出手,引人不安和思考。
  
  但李老师在潮版也遇到瓶颈,正如他后来所说,他写过很多的杂文,都是在批判社会的,但在潮版这群家乡人(年青人为多)的群体中,他不忍把社会中太多的不快带给大家,所以后期的他,在潮版开始写诗,以诗来熏陶这群年轻人。后来他的诗在潮版结一专贴为《李乙隆诗词选登》。
  
  李老师用心良苦,但我也相信,现在的年青人也有足够的承受力接受现实,我们也是乐于参与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能够发现生活的美丽,也可以承受生活的丑恶。
  
  李老师自己有一个网站,起名为“李乙隆文存”,收录了他的所有作品,我有空也会去转转,首页有句话引起我的注意:你不要只看到树下的落叶而忘记了枝头的硕果,如果星月被雨水淋湿了,请用你清纯的微笑照亮那一段黑色的时光。网站还有一个论坛,前阵子注册了一个用户,发了两个贴,胡闹一下,也博得老师的欢迎。
  
  呵呵,不也乐乎,退而结网,在岁月中留下自己的文字,不管是描写美丽的一面,或者披露丑恶的一面。这是时代赋予李乙隆的责任。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10-15 19:18:38
小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7
积分:15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09-09
2
 用支付宝给小邹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邹

发贴心情

在天涯潮版看到这个帖子,让我萌发搜索别人谈论李乙隆的文字的念头,花了一点时间,肯定搜不齐全。下面许多文字,来自百度“李乙隆”帖吧:
  
  1、很偶然地在搜狐博客《从此不再有左右间》发现这段文字:今天的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发现了一个新人:李乙隆,在找爱情短信的时候偶然发他在天涯原创的三百六十五封情书,大多是精品,后来又到了他的李乙隆文存( http://www.liyilong.com/ ),发现这个人也不简单,滔滔文字信手拈来,却又让人或拍案叫绝,或感触颇多,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李乙隆回复如下:
  谢谢你欣赏我的习作。
  我是李乙隆,不是新人,是个从读中学时起就开始发表习作,却因水平所限,至今写了二十几年仍出不了大名而让人误为新人的所谓新人。
  
  
  2、网真是个好东西,他可以让你迅速找到你感兴趣的资讯,让你对一些以前可能不完全了解,却有很有兴趣的知识能够迅速增长了解甚至深入认识——当然也要投入相应很多时间! 最近看得最有兴趣的内容和这两个人相关:杨小凯 和 李乙隆,前者是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然则现已谢世,后者则是博客中国我所最欣赏的其中一位原创作者之一,仍在笔耕不坠,悲天悯人,笔锋锐利而不伤人,辞句生动而不卖弄,当然有一点和俺一样,平头老百姓一个;很有趣的是恰好这两位所用的名字都非本名,前者早已是曾因文获罪的文革中一贯就是十年的当时名人:写下《中国向何处去?》文章的杨曦光,在当时的长沙被省委书记华国锋亲点为反革命!后者则是因为老爸取名李乙农,虽然幼时已有文学天分,笔耕不断,然则出身农家,处于中国这种城乡二元民众体制下,实在生命坎坷,改个新名吧! 看了他们两位的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其实就一点就足够了!——那就是要说真话,可偏偏似乎这一点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就特别的难!……路难行,真理难言,但若无人呐喊,万马齐喑,终只是犬儒所为也!
  

  3、铁肩担道义——简评李乙隆
  冷月潇潇
  近期匆匆读了一些李乙隆先生的时评杂感与小品文,不由想起"铁肩担道义"这句不合时宜的话来。
    乙隆之文,不做无病之呻吟,以事实为根据,以道义为准绳,笔挟情感,或庄或谐,时曲喻之,时直击之,尖锐犀利,讽刺辛辣,发人深省。或针砭时弊,鞭挞丑恶,或呼吁法治、公平与正义,或呼唤人道与良知,......其关注民瘼,竭力为底层弱势群体鼓与呼的精神,令人敬佩。
    李乙隆先生说:“他不过是个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然而,能如此,亦难能可贵。其文观点别人或许不能完全赞同,但其心系“沉默的大多数”则昭昭可见。
  
  
  
  
   4、其实,我对李乙隆的文章很欣赏的,虽然以前不知道你在哪个网站得意,但我也看过好多别人转贴的你的文章,我很欣赏你为我们的制度“查漏补缺”的精神。 举个例子吧,我所说的制度“查漏补缺”的精神其实就像:别人都只看到了太阳发出的光芒,而李乙隆不但看到了太阳的光芒,而且更多地看到了太阳的黑子,于是他谈得更多的是太阳的黑子而已。 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太阳,但毕竟并不是太阳发出来的所有的能量都是对地球有益的,好多人看到的都只是太阳发出来的光芒,但他却看到了太阳黑子,太阳风等对人类产生的危害。假如每个人都在看到太阳光芒的同时,都能够看到太阳对人类的危害,辩证的看待问题,那就算有一天太阳系真的不再适合人类生长的时候,人类为了自身得生存,也会有能力自救的,我们照样可以拉着地球飞出太阳系,去寻找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系的。 (新青年“新思想”斑竹:青年豹)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10-16 12:14:18
小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7
积分:15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09-09
3
 用支付宝给小邹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邹

发贴心情

  乙隆:
    你好!
    收到你病中来信,既喜悦又担忧,因为事业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人的生命何等脆弱,应该倍加珍惜。
    目前,我工作忙家务重,稿子比以前写少了许多,因为我不想拖跨自己,我要为父母而活,为弟弟而活,为女儿而活,肩上的担子真重啊!如果是为了自己,早点解脱也许更快乐。
    上次见你身体较瘦,这次再折腾也许更弱了。你不能拿青春赌明天,好好养棒身体,答谢父母、朋友。
    现在,仅和你通信,所有亲人都是打电话了事。写信虽然费事一点,但我愿意去做。你看过我在“周末大同”那篇“信”吗?其中就有提到你。在我内心最难受的时候,是看着你的来信度日的。如果你在病中收到我的来信,一定会恢复得快点。
    春节我会回汕头,到时去看你。
   你的书我看了,喜欢那优美抒情的文句。有时借用一下,不会介意吧。
    你多才多艺,更要爱惜身体。
    圣诞节快到了,我是信基督的,愿主保佑我的亲人和朋友平安地过好每一天。阿门!
    
     婉华
    12月10日


  乙隆兄:
    您好!
    神交已久,但未曾谋面,虽然如此,一位儒雅而质朴的作家形象却时常萦于我心。
    为什么?今,当我捧读两卷你寄来的散文集时,我再次追问自己,我有暇静思的时候,时常脑子里过电影,有通信的,有来畅谈的,有去拜谒的(有求于办事官员不算在内),可谓难以数全,每一位朋友,都给了我不可言表的力量和补益。我感到朋友遍天下,知心朋友遍天下,甚至远在海外。
    为什么?我再次问我,也问你这位仁兄,我想试解之,文人,忧国忧民的文人,勤奋善为的文人,忘我的文人,心是相通的,这叫做“同仁”。走出天边,不论地域,不论识否,不论资历,不论显达与否,统统是知己,这种友谊,实令那些商场上尔虞吾诈的经理们费解,这种友谊亦令官场上那些勾心斗角相互利用的达人们难懂。人生的确是一个万花筒,各人都有它的轨迹,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分亦是,聚亦是,随它去吧。
    再谈谈你的散文,每读你的散文,都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若人在其中,读者总能跟着你的笔触,进入文中场景、心境。你的散文这种清新,我想主要来源于清新的生活,另一种是清新的心灵。虽然,生活有时苦涩,但作者总是以真情实意对待它的。所以,行文也是清新的。虽然读者也能从中感到艰辛生活的酸楚,但这是一种美。《爱情,溅湿了初夏那场急雨》、《姐,回家吧》,都属这一类苦楚美。另一种美是秀丽之甜美,如《纯净的女孩》。总之,你的散文,不是模式化的造作的“美”,而是纷繁生活在你思维中的反映。你捕捉到的是社会生活中的感受、感知,更为值得赞许的是,你对生活的感知的态度是积极的、向上的,这种向上,也丝毫没有造作,也没有故意显露,而是自然而感染人的向上。
    一封短信,竟几经打扰,还是在晚上下班后的晚饭前后,没有坐下来细细品味你的文章,更没有深思熟虑地去斟酌词句,去评论你的文采。严格说,我躬耕十年有余,已胸无点墨矣。只是朋友间,不顾见笑,乱说一气。请多批评。
     顺祝
    冬祺!
    清廉
    2月27日
  


  乙隆老师:
     您好!
    首先感谢你不断给我寄来报纸!我因为忙忙碌碌,对外间的事少打听,连老朋友现也少与交往,你近年间的情况,也是最近才听到的,知道你年前身体欠和,病了一场,我未能前往探视,实有失朋友之谊,于心深感愧疚,万望见谅!现在身体虽已康复,请多加珍重。
    人,总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波折,显贵大款也在所不免,小百姓更不用说了。我一直以为,你是一位有才华、有本领的人,但世道就是如此不公,奈何!请你相信,好人终会有好报,不是不报,迟早而已!
    于报刊上屡读大作,你的文笔愈加娴熟了,请接受我的祝贺!
    
     祝
    
    文安!
    致和
    7月6日

  李先生:
    感谢您相赠的《邂逅一种心情》!
    我是个农村姑娘,小时候总喜欢到路边田畔采摘美丽的野菊花。在我心眼里,野菊花,小小的、纤纤的,带着一种不经意的黄色的野菊花是最美丽最可人的花儿。在它简单的形体及自然的神韵中,我幼小的心灵曾多次被一种美妙而真实自然的情絮感动着。
    先生的小诗,在我眼里,是久违了的野菊花——自然而简单而不经意,却打动人的心灵,仿如雨后的天空,仿如茉莉的花香,仿如孩子嘴角的笑。
    而先生的杂文,更称得上文如其人,有一种不露骨的成熟。野菊花的季节离您是远了,它是属于春天的,我想,它们于您,是一种“别来无恙”的心情,是一点沧桑过后的成熟,是“深情已是曾经”的洒脱。
    我更爱看的,是先生的近作,那种深沉和厚实,那种力度,那种风骨,给我的,不是片刻的感动。
    妙龄
    3月5日


  李老师:
    读完您的《泪湿秋风》,心里有种沉甸甸的感觉。上日在《潮阳报》上也发现您的名字,于是一口气读完了《那年那月》(不知记错了否?),隐隐也有种说不出的惆怅。透过您的文章,我觉得您活得似乎不太快乐,对吗?那次见了您,我真是吃了一惊,您几乎是“瘦不禁风”的(原谅我用词不当)——也许,您是想通过文章写出您对生命的热爱,以及超然的人生态度,但是,生活的担子对您来说也许太重了,笔端凝注了您太多的情感,才使您有种“沧桑尽历”的感受。李老师,我是从心里祝福您的,但愿您真的快乐——但愿我的祝福不是虚无的。
    说起来很惭愧,我现在有种“提不起笔”来的感觉。已经快三年没写文章了,我觉得自己真荒废,更因为这笔太稚嫩吧,常常有种“言不达意”的感觉。上日《澳士兰》报上的“潮汕女作者专版”很令我发了一会儿呆。我总觉得我这笔不灵巧,读您的文章再读自己写的文章,总觉得平淡了些,是我的经历不够,还是用心不深呢?顺寄上一篇自己刚写的习作,请您指正,可以吗?不知您肯不肯收我这学生,“老师”我可是叫定了的。
      祝安好!
     学生:红颖
     6月2日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10-16 12:15:41
小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7
积分:15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09-09
4
 用支付宝给小邹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邹

发贴心情


倾听一种真实——读李乙隆散文集《梅雨时节的美丽》

                 郭大平

      对于“走过灿烂,走过平凡,走过感伤的季节”(《三十岁的困惑》)的李乙隆来说,他于而立之年推出的这一本散文集《梅雨时节的美丽》),显然是他风风雨雨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而我,也因之得以走进李乙隆的精神家园,倾听他灵魂深处的真实声音。
“雨”是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思忆无穷的一个词,它可以让你想起雨中共伞的甜蜜初恋,也可以触发你雨夜独坐的寂寞情怀。它可能给你带来由衷的喜悦,也可能带给你无尽的愁思。雨季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是适合缅怀旧事追忆旧梦的季节。集子中的这一篇《梅雨时节的美丽》并非李乙隆的代表之作(这篇文章也并非写爱情的),李乙隆却以之为书名,给全书罩上一层淡淡的雨意和怀旧色彩。
李乙隆由大南山下一直走进繁华都市,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他对此深有感触,感叹“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我们见识的是各种各样的脸谱,形形色色的面具,我们远离了田园,远离了古朴”,他为“古老而圣洁的月亮迷失在光怪陆离的霓虹灯海中”(《永远的乡愁》)而失落,而惆怅。而故乡,却是他灵魂的依归,是他的精神的永远的家园:“我此生所得的点滴的温存已成了我坎坷途中的落英,那份最缠绵最缱绻最忠贞不渝的,是我对故乡的情丝。当我思念故乡的时候,故乡也都在灵魂最圣洁的地方,思念我。炊烟飘来的方向,是乡愁要去的方向。故乡那清澈的河水,一次次滋润了我孤独的灵魂。”(《人在故乡》)李乙隆就这样,怀揣乡思匆匆上路,开始他的漫漫征途,在他眼中,贫穷而古朴的故乡闪烁着诗意的光芒:
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动,在某个疏淡的下午,倏忽而过,仿若鲜活的音符,滑过我日趋粗糙妁心弦。寂寥的天宇中有一串悠远的鸽铃。
是怎么样的一种惆怅,在某个慵散的黄昏,突而其来,仿若山谷中的幽泉,润着我日趋枯涩的情怀。干旱的田园下着一场初春的细雨。
是怎么样的一种美丽,在某个梦醒的午夜,悄然而至,仿若一颗璀璨的黑宝石,在我灵魂深处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永远的乡愁》
 
 
 李乙隆在城市里已生活了好些年头,有意思的是,他是人在都市心怀故土,他骨子里是把深情的歌唱倾向于故乡而不是他所栖身的城市的。在他笔下,经常出现的不是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而是滋润着质朴、自然气息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以及山村的自然风光。他对故乡的深情,不单体现在诸如《人在故乡》、《永远的乡愁》等直接以故乡为抒情对象的作品中,同时也在其他一些描写乡村生活的文章中表现了出来。在故乡,有他朦胧却又难忘的少年恋情(《邻家女孩));有给过他精神力量的大山(《大山,你听我说》),有给过他诗的灵感的水库(《库坝上的微悟》),有他牧牛生活的温馨回忆(《童年的河流中,有一头牛)),有破旧却又温暖的故居,和淳朴宽厚的乡邻(《居温馨》)。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在农村长大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更接近大自然,更富有诗意,更贴近人的心灵。农村不可能像城市那样便利地享用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却给入更多的本质的东西,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显然更为有利,而农村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不管怎么说,当你步履匆匆穿行于拥挤的都市,当你为生活的重压而烦闷苦恼,当你的心灵找不到寄托,这时候,有一个故乡供你怀念,有一份温馨的童年记忆供你品味,不是比什么都更重要更有意义吗?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援引荷尔德林的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在海德格尔看来,这可供人“诗意地安居”的“大地”,显然是朴素的乡村而非繁华的都市,因为在“乡下”,“所有的追问必然会变得更加单纯而富有实质性”。(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李乙隆对乡村的歌唱,很可能只是他情感的自然流露而非自觉的哲学追求,因为我们可以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轻而易举地发现这一情感倾向。这也许是当代作家们的一大矛盾:一方面是心安理得地享受城市生活,一方面是对乡村生活的醉心歌唱。他们也感叹生活的喧嚣琐碎,他们也需要画意诗情,但他们再也不可能如陶渊明那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也许,菊仍是要采的,但不再是“东篱下”,而是自家的阳台上,抬头所及,也不再是苍茫南山而是林立的高楼大厦,自然他们也就不可能有陶渊明那样生活与灵性融为一体的那份悠然了。这不仅是李乙隆一人的矛盾,也是当代作家的矛盾;这不仅是作家们的悲哀,也是当代人的悲哀。
我所认识的作家中,有不少人创作是勤奋的,对文学是认真执着的,李乙隆就是其中之一。他自己是这样说的:“是文学教会我热爱人生、热爱自然;多一份思考,少一份躁动;在寂寞无助的时候,是文学慰藉我孤苦的心;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挣扎的时候,是文学使我懂得苦难也是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使我永不气馁,永不沉沦。”(《从文学青年被冷落谈起》)而我所以敬佩李乙隆,则不仅因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所取得的成绩,更因为他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坦荡。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揭露并鞭笞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这是作家的责任感和良知使然。《寄语“文抄公”》、《宋江打虎》、《机关笔记二题》等便是这样的作品。
《梅雨时节的美丽》中还有一类作品,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如《我相信•我不相信》《阅读寂寞》《关于忠诚》《闲话闲话》等等。与其他作品相比,这些作品带有更多的随笔性质。
由对故乡的倾心歌唱,到少年时代的朦胧恋情,再到对假恶丑的无情揭露,以及对人生的体验与领悟,构成了李乙隆散文集《梅雨时节的美丽》的方方面面。平心而论,内容如此庞杂的各类作品包含于一册薄薄的集子中,多少有些不协调。但这正是真实的李乙隆:既有青春年少的浪漫与柔情,也有青年作家刚直不阿的血性;既有游子对故乡的怀念与依恋,也有饱尝艰辛之后对生活的品味和思考。
李乙隆当然不是完美的,甚至还不是成熟的,他的作品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事实上,对任何一位作家来说,对语言艺术的精益求精的追求与探索应该是一辈子的事。年轻的李乙隆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的作品走向成熟。 
梅雨时节是美丽的,也是忧郁的。美丽也好,忧郁也罢,对已过而立之年、历经人生风雨沧桑的李乙隆而言,雨季终究只能作为一种背景,在他的记忆、也在他的作品中隐现。不管雨季的故事在他的人生中占有多重份量,李乙隆最终只能实现对雨季的穿越,走向崭新的生命历程。“走出雨季,走过自己,走向那片命定的辉煌”(《走向远方》),这不仅是李乙隆的心愿,也是我们真诚的祝福。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10-16 12:18:02
小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7
积分:15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09-09
5
 用支付宝给小邹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邹

发贴心情
非是书愤,几分沈园——读李乙隆文集
  
  周一早到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个小小的邮包,地址上写着汕头。广东那边倒是有一帮狐朋狗友,却想不起哪一个漂到汕头去了。拆开包裹,原来是李乙隆寄给我的两本书。他的文集《山村岁月》和《我为你北望中原》。
  
  本来是想拿回家读的。在“很用功”地完成了一份给老总的策划报告后,想歇歇换换脑子了,闲坐无事,于是从抽屉里拿出了他那本《我为你北望中原》,开始展读。
  
  已经过了为功利而读书的年纪。《北望中原》这个名字首先让我想到陆游的那首诗,《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沉郁豪迈让人意气勃发的句子,联想到在网上看过的李乙隆的支言片语,以为这也会是一个沉郁悲辛的杂文集。
  
  然后翻开了发现,文还是挺杂的,也沉郁着悲辛着,但并不是我想象的那种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感觉。恰恰相反,扑面而来的,是几分沈园香残,浮云照壁的旧事尘烟。“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第一辑中那些“纯情季节”的故事,也恰好诗中的感觉一般,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边读边开始给李乙隆画像,想当然的。首先就勾勒出这是一个给文学深锁重楼,薰陶得满肺清香了的男子,书生意气,公子多情,情怀如梦。因为他的字儿散发着一股甜甜的花香的气息,没有玫瑰芍药那般香艳娇媚,却也跟夜来香似的,甜得够让人起腻了。温婉,细腻,婉约,如梦如幻,这与我从网上读到的,那个谈鲁迅,写《鬼侠》的李乙隆简直是截然不同的二个人。
    
  曾经喜欢过文学的人笔下文字也大多流露着一种美女情结。初笔时如二八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下笔风物,惟恐不美,恨不得把所有的修辞和美丽的词汇都装饰进去,越甜越好。文字花枝招展,感情藏在花丛中倒显得有些呆板有些做作了。李乙隆当然不是二八女儿,摆明了是一大老爷们,而感其文字色相,却一如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女子,在午夜的星光下清纯的抒发着她的一腔璀灿。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行水流水般的少年情怀,清清纯纯的感情随着甜甜的文字静静地流着,搞得我这个下午都象挂了个香囊似的,充满了一种隔世的书香。
    
  读李乙隆的文字,对于我这个已经走过文学的鹅黄柳绿,如今中流击水,心中只剩下自在飞花轻似梦的人来说,就象温一杯隔夜的酒。想他那多情少年的情怀,一半清醒一半醉的经历,自已当初差不多亦都似曾相识,包括,对文字的那种青涩。一个人的文字风格有时是随着性情,有时却也是随着心情。现在的我,文字只是一种谋生的工具,所有曾经的梦想在生活的繁碾里,都已经干枯成了枕边的一个故事。心情已经不再,对文字的欣赏性情也就大改,所以从头看过,我还是更喜欢他那辑“红尘凝眸”和“情感驿站”里的文字,少了些许艳丽轻俏,更多了些生活的真实和思考。那些相逢里的陌生人,透过字里行间,敲醒我沉睡中的一些感动:那收养了两个弃婴的修鞋大婶,那雨中公交站上撑伞的女子……
    
  人活到一定岁数,生活里的悲观离合情情爱爱经历得多了,感情上自然也就多了一些节制,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即便落到字上,偶尔泛泛酸,柠檬汁之外还是要勾兑点葡萄酒的,云里雾里,自已品着醺然,旁人看着也莫名所以。就象现在这世界,感动和孤独越来越是一个人的事了。一个人孤独了,寂寞了,想到的不再是一个人向隅而泣,而是跑去灯红酒绿的地方,找一家同样矫情的酒吧,蒸发掉悲天怜人的情感。
    
  于是一本《北望中原》看完,留下一点杯底的感动只那篇《姐,回家吧》。姐姐为了弟弟能够买到一本字典,卖掉了心爱的辫子;姐姐病了,弟弟卖掉了自已最新的衣服,想为姐姐换一个苹果,而等他把苹果买到时,姐姐已经死了。看到已经死去的姐姐,鬼魂站在村口等弟弟归来时的情景,脊背真有点嗖嗖地冒冷汗,然而眼泪珠子却先下来了。“姐站着不动。我伸手想拉一拉姐姐,姐不见了。哭声,从我家传来。那年姐23岁,姐永远23岁。
    
  看过了隐隐青山轻飘雪,鞋踏破路湿透。方才了悟了一篇文章的感染力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李乙隆纸上的文字与他网上的文字相比,思想的力量瘦弱许多,象他的形象,瘦削削用他自已的话形容跟个大烟鬼似的;然而情感的力量还是很深厚的,如果少一些那些开花的文字,可能这情感的感染力会更强大些,至少,我这样认为。
    
  开口说别人总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指指点点口水飞扬,手电筒的光若是能照照自已的话,还说不定谁比谁强。在人生的阅历上我心服口服地承认李乙隆是个大哥,不仅因为他年纪比我大,也因为他三十几年人生经历。很苦,走得很辛苦,却很执着。在某些经历上我们是相似的,比如都是农村的贫苦孩子出身,都是自学成才,都做过关于文学的梦;都做过企业策划,都编过企业报,对工作对生活对感情都有着自已的一些想法。但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没有他那么执着,多年来一直坚守着自已当初对于文学的理想。
    
  我只是个贪玩的孩子,在文学那屋里转了一圈,抄到一身看起来不错的皮,然后就跑了。在一个大都市里四处流浪,生活与未来随时都象夜晚北京后海的灯光,闪烁于城市的诱惑中,游离不定。
    
  于是,回过头来,我更敬佩李乙隆这样的人,敬仰他身上的那份书生清气和执着,但你要我学习,那对不起,我还是立马溜了。我的理想不再是文学,好一点顶多剩个文痞。满心肺的花花肠子,只想着怎么让自已活得更快乐。
    
    
    无眉
    2003/8/25即于办公室。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10-16 12:21:40
小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7
积分:15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09-09
6
 用支付宝给小邹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邹

发贴心情
李敖和李乙隆(转载)
    
    李乙隆,何许人也?中国大陆一网络写手,发了大量文字仍了无名气。其作品在网上,写得差的,或话题引不起公众兴趣的,只能自己顶几次帖,便永沉水底;写得好的,或话题能引起公众兴趣的,便会有大量跟帖和访问量,但很快会因话题“敏感”而被删除,也会被广为“转帖”和剽窃。“转帖”者不愿留其署名,因为他的名字毫无吸引力。因之弄到最后,许多看过其文字的人,都不知道他。
    李敖者,“大师”也。李敖不上网,他坦认自己对网络有偏见。尽管如此,在网上转载他的文章或演讲稿以及评论他、报道他的文章,都会有很高的访问量和跟帖数。
    我在百度或google分别输入“李敖”和“李乙隆” 搜索,后者能搜到8千个网页,前者几倍于后者。
    我之所以想到把他们两个相提并论,一是因两个都姓李,二是因两个的文风都犀利,三是因两个有许多相对立的东西。
    李敖自信得有点过分,说其自高自大也不为过。他总说五百年来中文写作第一名是他,第二名是他,第三名仍是他。他说自己要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可评委却说他绝无可能。
    李乙隆则自谦得近乎自卑。
    李敖现在尖酸刻薄挖苦着的是一个民选的、支持率低于40%的、人人可以痛骂的和向其示-威-游-行(不好意思,我将此四字作此技术处理,不是为强调,而是在李敖所赞美的中国大陆,这四个字属非法字符)的弱势政府和民主政党。
    李乙隆抨击的则是一个在1949年以前高举民主旗帜、取得政权后就把民主挂在口头实际上却晾在一边的、盛产贪官污吏的、“支持”率100%的、看不见有人示-威-游-行偶有不“法”之徒聚众“闹”事即被抓捕镇压的“人民”政府和威权统治。
    李敖一边痛骂台湾政府,一边在物质富裕、精神自由的台湾享受快意人生,显示自己的口才、文才和“胆识”。他说台湾的民主是假民主,回归大陆之后的香港才是真民主,但他还是沾了台湾假民主的光,当了议员。如果让他移居他所赞美的大陆生活,送顶“人民代表”的头衔给他,他可能会很不习惯,尽管他声音洪亮着:这是我的祖国,我要使她自由。
    李乙隆生活在穷人读不起书、治不起病、农民失地失业没有社会保障的社会,一边是贪官污吏锦衣玉食、把巨款送往国外,一边是贫困人数不断增多。李乙隆说与生俱来的同情心激起他的正义感,“正义感让我无所畏惧”。他常常说:“如果有一天我因言获罪……”
    李敖最为我称道的一点是他蹲过国民党专制政府的监狱。可国民党的监狱显然没有大陆政府的监狱有效,李敖并没有在改造中获得“新生”或“永生”,相反,倒活得十分滋润,还在狱中对着裸女图做了一次“平生最痛快淋漓的手淫”(李敖的可爱之处便在于他的率真,不道貌岸然)。而与其在同时代蹲大陆监狱的因言获罪者张志新、林昭、遇罗克等,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如果现在的李乙隆活在那个时代,可能也逃不过张志新、遇罗克那样的下场。说来我们的社会真的是有所进步了,可喜可贺!
    李乙隆的文字我几乎都看过,对其了解甚深。李敖的大作我看过不多,但对他却知之已久,就像一些歌星、影星,我们可能并没有看过他的电影、听过他的歌,但有关他(她)的新闻尤其是绯闻却时有所见。在凤凰台李敖的节目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对美国、台湾深恶痛绝、对大陆政府和中gong很有好感的李敖。而在这次的李敖大陆行中,我在网上看到他的演讲稿,也在电视上看到他的答记者问什么的。他在第一次演讲中赞美了一下北洋军阀,用意大致是通过赞美北洋军阀没有用枪镇压五四运动来影射什么吧,蜻蜓点水般,很快就转移了话题。在以后的演讲和谈话中,便将功赎罪般,说了中gong的许多好话。他说他不但会骂人,还会捧人,说只有中gong,才能使中国富强。他在香港向记者表明他支持中gong的立场之后,就跑回他所痛恨的台湾去了。真可怜!
    在对待台独的立场上,李乙隆和李敖是一样是反对的。不同的是,李乙隆有个明确的说法,那就是希望中国大陆真正的民主、富强起来,让大多数台湾同胞心悦诚服,通过公投,自愿回归。在这个问题上,李敖则是自相矛盾的。
    李敖让我读不懂的是,早上他还是个自由主义者,到了晚上就不是了。他说他放弃他的自由主义,来换回大陆政府宪法的落实。我由此产生的疑问有下面几个:
    一个文人放弃自己的主义,与放弃自己的节操有没有区别?
    大陆政府的宪法与自由主义,是水火不能相容,非此即彼吗?
    他李敖放弃自由主义,就能换回大陆政府宪法的落实,“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三亿人”吗?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10-16 12:23:43
小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7
积分:15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09-09
7
 用支付宝给小邹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邹

发贴心情

乡愁的方向炊烟袅袅 

    又是夏天。
    夏天的山里据说充满某种生机,鸟语从树林的茂叶中漏出,野花的芳香像水一样漂荡在赤褐色的山崖,就连蛇也圈成一团在山坡上惬意地晒着太阳。
    我不知道李乙隆今年夏天,是否又回了一趟山里,去探望那曾哺育过他的潺潺小溪,那曾庇护过他的古旧石屋?抑或就对着石屋前那座露出累累乱石的大山,仿若受伤困兽般地发出一阵只有他自己才听得见的呼喊:
    “哦,大山,你陡睥天庭,峭睨千古,巍屹于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任庞大的孤独砥砺自己的傲骨。幽寂凝涩是万年不老的梦。我迅猛的意念是飞驰的铁蹄,敲击大山粗犷的思维。大山呵,你骠悍的启示,如神谕,撕扯着我永无宁静的血魂。风萧萧,雨萧萧,岁月悠悠,你迎击雷电,迎击苦难,铸成不朽的象征……”
    唉,是什么使李乙隆的心底,澎湃着这样难以抑制的激愤?是什么使李乙隆的灵魂,燃烧着这样难以熄灭的凄绝?以至他的呼喊是这样的孤独旷远,仿如一面黑色的旗帜划过黎明的曙色,又若一串离群的雁鸣穿越白天的喧闹。
  我只记得,那年也是个夏天,夏天那灿亮的阳光,照着已生活在城市的我,也照着仍生活在山里的李乙隆。于是,李乙隆就给我寄来一篇他写的散文,那题名就叫《夏天,请到山上来》。读罢这篇文章,我当时便想,李乙隆到底是山的儿子。是啊,都什么年头了,山里还那么贫穷,山里还那么落后,这对于已经能写出文章发表于报刊的李乙隆来说,难道就没有一点抵触,没有一些想法吗?当然不是的。他也渴望走出山里,走向山外的那个世界,去感染外面的文明,去一展自己的才华。而且,这渴望已不止一次,像虫一样咬噬着他那渐渐丰盈起来的心,使他时而困惑,时而躁动,时而不安。这时再回过头来面对相伴他生活了二十多个年头的山村,他忽然觉得平时听惯了的鸟语,竟是那样的粗俗不堪;平时看惯了的祖屋,竟是那样的破落可悲;平时处惯了的村民,更是那样的愚昧无知……
    一串泪水不自觉地从李乙隆瘦削的脸颊流下,面对每天傍晚停留在山头的那抹血色残阳,他的心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而且这种孤独的感觉越来越浓,如同漫无边际的黑夜,如同深不见底的峡谷,几欲把他从肉体到灵魂一并吞噬。也只有这时,李乙隆才更加真切地明白作为一个山村的儿子,是多么的卑微和无助,仿佛一降生到这个世界,就已有了宿命的安排。
     
 可不是,满山美丽的野花有什么用,满山叮咚的泉水有什么用,尽管你在文章中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村民们却置若罔闻,甚或认为你不好好下地干活,鼓捣那些破文字能当饭吃吗!
 只有当若干年后,当李乙隆终于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出祖祖辈辈生活的那座大山,走在都市喧闹的车流人流中,那一当儿他才感到当初对故乡的那份近乎背叛的思想,是多么的幼稚乃至可耻。他甚至咧开嘴来偷偷一笑,那笑又是地道的山里孩子的笑,灿烂而纯真,羞涩而狡黠。
 于是,当某一个夜晚,坐在城市某一个明亮的窗前,李乙隆手中的笔有了一番新的诉说:
 “是怎样的一种感动,在某个疏淡的下午,倏忽而过,仿若鲜活的音符,滑过我日趋粗糙的心弦。寂寥的天宇中有一串悠远的鸽铃。
 “是怎样的一种惆怅,在某个慵散的黄昏,突如其来,仿若山谷中的幽泉,润着我日趋枯涩的情怀。干旱的田园下着一场初春的细雨。
 “是怎样的一种美丽,在某个梦醒的午夜,悄然而至,仿若一颗璀璨的黑宝石,在我灵魂深处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那么,李乙隆的这番如诗如歌的诉说,又是写给谁的呢?只要沿着字面上的山谷和田园,黄昏和幽泉,我们就不难明白了,那是写给他那遥远的故乡的!
 是啊,正因为他如今已生活在城市,城市有城市的精彩,城市更有城市的无奈,这时再来审视当年的故乡,感受自是不一样了。难怪有人这样评论他的文章,说他是人在都市心怀故土,说他骨子里总是把深情的歌唱倾向于故乡而不是栖身的都市。在他的笔下,最常出现的不是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而是洋溢着质朴自然的乡土人情和山光水色。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变化或过程。想当年,人在故乡时并不觉得故乡怎么好,甚或常有嫌弃或幽怨之情像水一样漫过心头。是这些年,都市这面高贵而虚幻的镜子,慢慢折射出故乡的美丽来的。想到这里,李乙隆的嘴角不由又掠过一丝苦笑,那双略带忧郁的眼睛,也像蒙上一层不易觉察的云彩,显得那么飘缈而闪忽起来。
 我想,李乙隆此刻一定又想起了那段刚走出故乡时的岁月,想起这些年来在都市寻梦所受的种种委屈和失落。正如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到的一样,生活的重压一次次击碎他缤纷的梦幻,无情的现实吞食着他如诗的情怀。然而,他还得踏着梦的碎片,踏着诗的废墟,在都市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在街道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去见识各种各样的脸谱,去面对形形色色的面具。因为,古老而圣洁的月亮,早已迷失在光怪陆离的霓虹灯海中。他不得不变得急功近利起来,整天情绪浮躁,就像上足发条的玩偶东奔西走,为的仅是那个残破的梦。也只有这时,他才更加珍惜那远离的田园,远离的古朴。而且完全可以这样说,故乡的概念,已从最初的生身之居,渐渐演绎成为他精神深处的一方家园,从而使他漂泊在异乡的灵魂,有了牢牢的支撑,于是才有勇气和信心,携一路沧桑,走过年轻,走向梦的彼岸。
 李乙隆也许命定就是要用一生的辗转和流浪,来换取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寄托。记得他刚走出故乡的山门时,就到一个遥远的县城给人家编刊物,而后又当过代课老师、公司文员、报社编辑、记者等职,从一个城市的角落,到另一个城市的角落。每次,他都是抓住机会,尽责尽力地工作,业余就拼命写稿,还上函授大学。如今,他不但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几十万字的文学作品,还取得了大专学历,并于前年相继出版了两本诗文集。还有,他为多家大型企业创办并主编的企业报,备受读者欢迎,曾被誉为他所在城市最出色的企业报。这一桩桩,无不洋溢着他的才华和能力。按理说,这时的李乙隆也该有个较好或稳定的归宿了,以回报他这些年来的苦苦奋斗和不懈追求。然而,一个农民的儿子,单凭自己的这一番赤手空拳,要在城市立足实在是太难了。仅户口和编制等问题,就足以制约了他在城市的前途和发展,更何况时下我们的许多体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僵化,所以至今李乙隆还在城市的边缘漂泊,也便成了一个残忍的现实。我不知他下一段旅程又将从哪里开始,我更无从知道他何时才能结束这种漂泊。尤其是精神方面的漂泊。
 我只知道他的散文越写越深情了,也越来越厚实了,且大都是写给故乡的。乡情和乡愁,几乎成了他笔下一道最具特色的风景线,教人在感受一份美丽的同时,也感受一份总也拂不去的忧郁。像下面的这段话,就足以引发我们许多的感慨和联想:
 “我此生所得的点滴温存已成了我坎坷途中的落英,那份最缠绵最缱绻最忠贞不渝的,是我对故乡的情丝。当我思念故乡的时候,故乡也在灵魂最圣洁的地方思念我。炊烟飘来的方向,正是乡愁要去的方向……”
 在这里,乡情和乡愁成了李乙隆连结故乡的一根纽带,成了他精神家园的一种象征。不管他走到哪里,故乡的月光始终在他背后,始终充满温柔和怜爱。于是,李乙隆才会在许多次物质贫乏得几近断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说他很富有,因为他灵魂在握。于是当他再次踏上流浪的旅程时,已少了许多的忧伤和低落。他甚至发现路边所有的草木,原来都在风中向他报告季候的变化;就连半空飘过的云朵,也都向他露出从未有过的笑脸,且灿若桃花;只有石头,一如既往地开放着沉思的花朵。他甚至从心里发出这样快活的歌唱:流浪的途中可以没有诗,但不能没有酒;可以不让诅咒,但不能不让哭泣;可以不让哭泣,但不能不让流泪;可以不让泪水挂在脸上,但不能不让泪水流进心里,如营养蓄进地下的块根……
 李乙隆果真就这样洒脱了吗?
 读着他最近刚写的一篇散文《姐,回家吧》,我对他的那种洒脱,却有了更沉重的一种解读。在这篇不到二千字的短文中,李乙隆几乎是用诗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一个山村少女那幸而短暂的一生,并于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歌谣般亲切的姐
 山泉般纯洁的姐
 庄稼般质朴的姐
 山花般美丽的姐

 这看似轻松且诗意的表述,实则蕴藏着李乙隆内心深处巨大的悲哀,那分明是大痛过后的歌吟,是凄绝过后的微笑。
 回到夏天,今年的夏天似乎格外地炎热。我好想约上李乙隆,一道到他家乡的山上去走走,去寻找他曾经失落在故乡的一些东西,同时也去谛听一下大山深处的语言,说不定还能采撷到一束都市所没有的阳光呢!而李乙隆的故乡,定然会举起袅袅的炊烟,在村前迎候我们的到来。

 1998.8.
   作者:董建伟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10-16 12:26:33
小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7
积分:15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09-09
8
 用支付宝给小邹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邹

发贴心情

转帖:第一次看清楚李乙隆的本性


(在华声论坛上看到这个帖子,特地转过来!)


  
  我在今天才第一次看清楚李乙隆的本性。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很执着的文化男人!
  
  刚才拜读了以上两部小说,觉得很有意思。并不是一些人说的其他,其实好作品要大家来公认。就象陈年的酒一样,不喝是永远也不知道味道的。
  
  说实话,我读李的大作,今天是第一次用心来读。我发现李先生的文笔很朴实,并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字里行间里隐隐透露出一股锐气。
  
  然而最令人遗憾的是好象每篇文章都很沉长,这在网络上是个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在现在的社会,也会有相当多的人是没有时间与精力来读的。但是放在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如此的铺垫和延伸,文章又会显不出本身的魅力来。
  
  故我认为,要读好一篇文章,就必须要和品茶一样,先静下心来。好文章要慢慢品才会品出他的精髓!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10-16 15:57:49
小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7
积分:15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09-09
9
 用支付宝给小邹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邹

发贴心情
http://bbs.city.tianya.cn/new/tianyacity/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307&idArticle=5219&page_num=1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10-16 23:12:50
林琳琳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257
积分:43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5-23
10
 用支付宝给林琳琳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林琳琳

发贴心情
致敬!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10-17 09:12:06

 20   10   1/2页      1   2   尾页 



Copyright ©www.liyilong.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